随着现代科技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人工智能、5G、车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为无人驾驶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众多应用场景中,港口作业因其作业环境封闭、载具标准化等特性,成为了无人驾驶技术的最佳试验场。中国作为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大国,天津港、青岛港和上海港等重要港口慢慢的开始采取了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技术进行集装箱搬运作业。
港口无人驾驶技术主要分为三种形态:自动导引运输车(AGV)、无人驾驶集卡(DCV)和无人跨运车(ASC)。这些技术大多数已经达到L3有条件无人驾驶或L4完全无人驾驶的水平。
AGV是最早应用于港口的无人驾驶车辆,依赖磁钉进行导航,虽然技术成熟但成本较高。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进步,以及雷达、摄像头、高精度定位、地图技术、C-V2X的不断提升,依赖于车辆自身感知、判断、决策的无人驾驶形态逐渐崭露头角,如智能导引车(IGV)、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无人驾驶集装箱运输车(AIGT)和智能移动运输平板车(IMV)。
DCV则是对传统集卡进行自动化升级,利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C-V2X通信技术和北斗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实现无人驾驶。DCV不仅能在港口内混行,还能在外公开道路上行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平衡。中国已有至少10个港口部署了DCV,如上海海洋山港已经实现了200台左右DCV的编队行驶【1】。
ASC则集集装箱水平运输和龙门起重机垂直吊装功能于一体,但其应用在国际港口较多,因为国内集装箱码头的堆场通常需要更高的集装箱堆放层数。
针对定位设备在恶劣的港口环境定位难、定位不准的问题,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CGI-430新一代高精度紧组合惯导系统,基于全系统全频点GNSS、6轴IMU和新一代紧耦合算法引擎,即使在卫星信号遮挡或多径场景下也能提供连续的高精度导航信息。CGI-430满足IP67防护标准,支持多种车载模式和通信接口,内置8GB存储空间,为港口无人驾驶、干线物流和智能机器人等行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授时(PNT)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