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发布日期:2025-04-01 16:07:23 作者: 新闻中心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3月25日,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工作专班办公室举行“2025年成都市AI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媒体吹风会”,介绍全市AI产业链发展状况及2025年重点工作,发布《2025年成都市AI产业链发展工作要点》,并就做好成都市AI产业链新闻宣传工作与参会媒体进行座谈交流。作为成都市2025年AI产业链发展的目标任务书、工作路线图,《工作要点》明白准确地提出将聚焦高品质特色产业园、产业创新联合体、AI三要素、“AI明日之星”企业、“人工智能+”行动、重点项目招引促建、产业生态保障七个方面重点发力,力争2025年AI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增速超过30%,加速打造全国AI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聚焦“高品质特色产业园”成都将以大模型和机器人为“立园”方向,按照“4+3”梯次打造计划,“省市区”三级主管部门联合打造4个首批“样板”特色产业园,推动四川天府新区重点打造兴隆湖AI大模型创新应用产业园、成都高新区重点打造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和诸葛空间、武侯区重点打造悦湖科技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园、成华区重点打造龙潭机器人特色产业园。聚焦“产业创新联合体”成都将组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联盟,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推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不少于10个,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协同攻关,培育多智能体、行业大模型、智慧航空、智慧医疗、警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细分产业集群。聚焦“AI三要素”成都将在算力、算法、数据三方面持续发力。在算力上,快速推进重点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全市算力规模力争扩大至20000P;发放“算力券”,优化“算力券”供给机制。在算法上,培育10个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累计培育不少于80个行业大模型,攻关30项核心技术。在数据上,快速推进国家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引育20家数据标注企业,建设不少于8个高质量数据集、5个数据要素服务站。聚焦“AI明日之星企业”成都将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为原则,建立“AI明日之星”企业培育库,建立“一企一案一专班”服务机制,围绕技术创新、场景供给、金融赋能、人才引育、宣传推广等编制个性化、定制化培育方案,力争引育10家“自主创新强、应用水平高、行业位次优、辐射带动好”的人工智能全国百强企业。聚焦“人工智能+行动”成都将围绕生产、生活、城市治理,聚焦警务、养老、赛事、文旅、商务、展会、农业、教育、城管、应急、交通、工业等重点领域,通过行业需求、产品供给“双向奔赴”,打造典型应用场景不少于70个。例如,在推动行业需求牵引方面,在公安领域打造机器人警务应用场景,在教育领域打造“人工智能+”教学试点场景,在城管领域打造智慧路网场景等。在产品供给谋划方面,推动重点企业打造养老机器人场景、楼宇服务机器人场景等。聚焦“重点项目招引促建”成都将按照“四个一批”思路,形成“2+6”人工智能重点承载区域AI与机器人产业专项招引工作方案,推动重点项目高效落地、快速建设和提质升级。聚焦“产业生态保障”一是夯实金融支撑,建设目标规模150亿元的AI与机器人产业基金群,建立“投资标的企业项目库”,培育一批“敢投、能投、投早、投小”的耐心资本投资本地项目。二是加强人才供给,充分的发挥成都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智库作用,力争新增国际国内高层次人才及团队超过15个,推动全市AI产业从业人员数突破18万人。三是深化“进解优促”,持续开展“人工智能+”产业供需对接会等标志性活动,全年举办各类重点活动不少于60场。

  3月18日,河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徐建中带队来烟店调研,聊城市委副秘书长王新,烟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永志陪同活动。徐建中一行先后到山东省宇捷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山东华工轴承有限公司实地调研,仔细地了解了公司制作流程、产品研制及市场销售等情况。徐建中指出,烟店轴承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前途广阔,河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在科研资源、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接下来将加强与烟店镇在轴承产业方面的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实现双赢共进。陈永志对徐建中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河北科技大学长期关心支持烟店轴承产业的发展表示感谢。他表示,河北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的专业优势与烟店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契合度高,合作基础扎实、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烟店镇将积极搭建校企沟通桥梁,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良好平台,一同推动轴承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来源:临清市烟店镇)

  3月31日,北京市宣布《北京市无人驾驶汽车条例》将于4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将支持无人驾驶汽车在个人乘用车、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城市运行保障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并允许合乎条件的无人驾驶车辆开展道路应用试点。条例共7章48条,旨在明确无人驾驶工作的总体要求,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规范基础设施建设,并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同时,条例首次在立法中明确区域协作,推动京津冀三地政策互认。北京市高级别无人驾驶示范区已实现600平方公里路侧设施智能化部署,并为33家测试车企、近900台车辆发放道路测试牌照,无人驾驶测试里程超过3200万公里,占全国总测试里程超过1/4。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南站、亦庄火车站已开通无人驾驶接驳测试,京津塘高速无人驾驶干线物流场景全面打通。北京将通过立法为L3级及以上无人驾驶汽车市场主体提供清晰、透明、可预期的制度规范,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保障首都安全。

  一、概况据已有资料,CIMT2025展会有成形机床类参展商40余家,展品90多台套。已提供展品资料的展商有江苏亚威、扬州锻压、扬力集团、合肥合锻、南京蓝昊、大族激光、江苏省徐州锻压、广东锻压、苏州托克斯、南通麦斯铁、广东博赛、广州高谱、江阴机械制造、滕州市三合机械、山东众友重工、无锡金球、西安澳玛、江苏合泰、诸城市圣阳等。主要成形机床展品有机械压力机(线)、液压机(线)、折弯机、折弯(边)中心、弯管机、滚弯机、异形曲面成形机、矫直机、矫平机、矫圆机、剪板机、切断机、激光切割机、板料冲割折边生产线、锻造压力机、旋压机、辗环机、转塔冲床、滚丝机、搓丝机、刨槽机、TOX®Clinching无铆钉连接设备等。二、成形机床类展品主要特色1.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助力性能和稳定能力提高。创新是引领高水平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主机高效率、高性能和高稳定性的必然路径。高速精密压力机、锻造压力机、激光切割机、数控折弯机、数控滚丝机、柔性折弯中心和剪板机等展品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创新突破。扬州锻压机床有限公司的高速精密压力机,采用分体式球铁铸造机身,四点(三点)直排传动结构,冲次400SPM,精度高于日本JIS-B-6402特级精度;其锻造压力机,采用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直驱电机,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免维护,坚固耐用。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复合材料成形液压机及生产线,采用了基于比例伺服控制的蓄能器系统,有效提升了制品质量与一致性。南京蓝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动拼刀智能柔性折弯中心,采用完全自主研发的智能数控系统,解决了客户多品种小批量的钣金折弯需求,无需人工拼刀,拼刀速度更快,效率更加高,精度更好,应用场景范围更广。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的超高速磁悬浮光纤激光切割机,采用三轴无接触全磁悬浮驱动,实现更高加速度及速度,切割效率高,采用纳米精度测量导轨,全闭环反馈控制,切割精度高。无锡金球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的数控折弯机,采用电液伺服系统,全闭环控制滑块运行精度,工作台液压挠度补偿,确保工件加工精度。深特佳(广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数控滚丝机,工作时左右两个滑座上的滚轮可以同时向工件移动且同时到达滚压工件,改善工件的稳定性和精度。广东锻压机床厂有限公司的伺服控制开式单点精密压力机,采用自主研发的伺服控制管理系统,设计特殊的工作曲线来控制滑块速度,降低机器震动,提高模具常规使用的寿命,大大降低噪声。扬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开式单点高性能压力机,采用了扬力全新打造的M3.0智造平台,性价比高。南通麦斯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的精密剪切高精准直线度剪板机,剪切机构设计理念独特,实现了板材剪切⾼效率⾼精度的特别的条件。2.自动化智能化助力生产效率、制件质量和管理上的水准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成形机床的深层次地融合,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加工效率、安全性和加工精度。锋和机械(张家港)有限公司的全自动铜铝切断机,实现了自动送料,自动定位,自动喷油,自动锯切,自动分料。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多工位机械压力机,具备全自动换模、生产线速度自动匹配、自动监控和自动调用工艺参数等技术特点。江苏奥普威特重工有限公司的压块机生产线,具有全自动工作、数据统计完善、运行工况自动监控等特点。广州高谱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数控滚绕弯机,具有多层多半径轴,实现了全自动多半径、多角度、多方向的弯曲加工能力。南京蓝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厚板柔性折弯中心,采用独家气动压刀专利技术,拆卸、换刀灵活性更好便捷。苏州托克斯冲压设备有限公司的汽车车身连接及零部件装配智能装备,实现了安全高效的实时监控、远程调试及多型号产品柔性共线生产。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数控板料折边机,集成轻量化技术和高效控制系统软件,实现高速折边成型,配置创新的AAC智能角度补偿技术,保证折弯角精度。江苏合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全电伺服机头旋转左右双向弯管机,采用三维数控弯管技术,确保高难度各型钢管弯曲实现大量生产及高精度之双重要求。诸城市圣阳机械有限公司的辗环机,具有自适应、自调整、自动测量、故障智能诊断等功能。3.绿色低碳设计助力高效率节约能源。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成形机床使用先进的伺服驱动技术和轻量化技术,优化结构设计,高效节约能源的效果明显。扬州锻压机床有限公司的伺服压力机,采用伺服马达与传动轴一体化直驱式结构,体积小、效率高、节能环保。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高速冲压生产线,采用伺服控制管理系统,节拍快、效率高、节能环保、噪音低。江苏省徐州锻压机床厂集团有限公司的开式单点伺服压力机,采用伺服直驱技术,具有多种工作曲线,满足多种模具工艺的要求,高效柔性,减少噪音污染及油污然,绿色环保。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的电伺服直驱折弯机,综合效率提升及节约能源的效果明显。扬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数控多边折弯中心,采用全伺服控制,重载滚珠丝杠驱动,速度快,稳定性高,无液压油,节能环保。三、典型展品介绍1.机械压力机类展品扬州锻压机床有限公司JH21D伺服压力机。公称力800kN-10000kN;公称力行程4-13mm;滑块行程140-220mm;行程次数15-80SPM。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高刚性焊接机身;高精度八面长导轨;伺服电机与传动轴一体化直驱式结构;低速高扭矩电机,体积小,效率高;可编辑滑块运行中的速度,产品合格率及生产效率高;节能环保,超低耗电量。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多工位机械压力机。开发生产的500-3200t大型多工位机械压力机,配置三次元机械手,可实现10-25SPM。800-1000t多工位压力机,配置三次元机械手,可达到15-40SPM。具备全自动换模、生产线速度自动匹配、自动监控和自动调用工艺参数等技术特点。江苏省徐州锻压机床厂集团有限公司DPC1-200开式单点伺服压力机。公称力2000kN;公称力行程6mm;滑块行程200mm;行程次数0-60SPM;最大装模高度450mm;装模高度调节量110mm;工作台板尺寸(前后×左右)820mm×1400mm;滑块底面尺寸(前后×左右)650mm×850mm。西格玛泰克数控系统。伺服直驱技术,全行程速度、位移可调可控,具有多种工作曲线,满足多种模具工艺的要求,高效柔性,提高模具寿命;高能效伺服电机以及能源管理系统的加持,无离合器及空程损耗,节约能源的效果明显;减少噪音污染及油污然,绿色环保。广东锻压机床厂有限公司HS1-110伺服控制开式单点精密压力机。公称力1100kN;滑块行程无级可调(1-180mm);最大装模高度350mm;台板尺寸1100mm×680mm;滑块底板尺寸630mm×520mm;伺服电机最大扭矩6000NM。自主研发的伺服控制管理系统。可以设计特殊的工作曲线来控制滑块速度,降低机器震动,提高模具常规使用的寿命。整个运转循环中可大幅度降低噪音。伺服压力机只在冲压时才起动,再加上伺服电机的高效性能配以合理的控制管理系统,使其能达到节能增效的效果。自主研发的控制管理系统,操作界面清晰、简单易操作,且能反馈多种常用信息。系统预设了9种常用的冲压生产的基本工艺模式供用户选择,同时也能够准确的通过各个具体产品设定最适合的工作曲线并存储备用。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SSE1-200门式单点精密伺服压力机。公称力2000kN,公称力行程6mm,滑块行程200mm,无负荷最大行程次数45SPM,最大装模高度450mm,装模高度调节量110mm,滑块底面尺寸(左右×前后)850mm×650mm,工作台面尺寸1150mm×850mm×170mm,冲床精度日本JIS1stclass1级。搭载低转速、大扭矩专用伺服电机;高速现场总线技术,从站节点同步精度小于1s;可任意设定和改变工艺流程中的运动曲线;全稀油循环润滑,平衡气压自动调整;模具数据库功能,可存储99套模具;关键部位轴温监测功能;存储12种常用工艺曲线.液压机类展品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复合材料成形液压机及生产线。具体参数及要求可按照每个客户要求订制。复合材料液压机生产线采用了基于比例伺服控制的蓄能器系统,各项技术指标高于同种类型的产品水平。解决了在汽车领域大批量应用面临的“高成本、低效率”问题,减少手工工序及人的因素,有效提升制品质量与一致性,并降低重量,实现节能减排。3.自动锻压机类展品艾洛钛紧固件(上海)有限公司数控精密温滚丝机/数控精密温搓丝机。滚轧航空螺纹直径范围4-24mm,滚轧滚珠丝杠直径范围3-20mm,滚丝轮安装直径范围160-235mm,最大滚压力250kN,定位精度0.02mm,机床主轴径跳0.01mm,机床主轴端跳0.01mm,滑座定位精度0.003mm,滑座重复定位精度0.002mm,牙线mm。西门子数控系统。机床滑座采用带预紧的上、下、前、后立体导轨系统,将工件滚轧时的滑座颠覆力矩牢固限制,避免了对牙线的影响和对CNC控制动态响应的影响;主轴采用特有的轴向复位结构,每加工一个零件,主轴自动归位到原始牙线位置,维护维修方便;机身、固定座等采用整体式的U型球墨铸铁铸件;智能加热系统与滚丝机主机集成互联,闭环温度控制;在线监控实时记录每个零件的加工质量。深特佳(广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TB-S30CNC数控滚丝机。加工外径范围2-30mm;加工节距范围0.5-4.0P;牙轮外径范围140-195mm;牙轮内孔54mm;牙轮厚度120mm。西门子数控系统。两轴双向进给原理,工件可放置在两滚轮的中间位置,工作时左右两个滑座上的滚轮可以同时向工件移动且同时到达并滚压工件,工件在工艺流程中不可能会发生偏移,能保证工件的两面都受到均匀的滚压力,克服了单向进给工作过程中工件由于偏摆造成的精度损失,为轴向进给加工方式提供了更好的装夹定位,使得自动化上下料更便利,改善工件的稳定性和精度。4.锻机类展品扬州锻压机床有限公司MPJ58锻造压力机。公称力40000kN;长时间运行载荷64000kN;总工作能力1000kJ;滑块行程720mm;行程次数11SPM。西门子数控系统。采用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直驱电机,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免维护,坚固耐用;电机定子外表面强制水冷,转子和飞轮连接,不需要中间部件驱动;能量精确控制,能量预选范围为全能量的5-100%,可按1%精度调节;高效率节约能源,传动环节少,比有一级减速的压力机节能20%以上;超长导轨,提高滑块抗偏载能力,确保锻件产品高质量;主螺杆采用多头锯齿形螺纹,提高了螺纹传动效率;无易损传动部件,减少了维护。为国内中高端客户打造超高的性价比的模锻设备。诸城市圣阳机械有限公司D53KS系列数控径轴向辗环机。西门子数控系统。双屏显示工作状态、力的设定等,显示环件的尺寸状态、轧制曲线等参数;采用CNC技术(数字连续控制),对环的径向与轴向同时轧制;自动生成轧制工艺曲线,能清晰、实时地在线显示轧制工艺曲线,能自动按照轧制工艺曲线进行环件轧制;具有自适应、自调整、自动测量、故障智能诊断功能;具有自动纠偏功能;可实现内径、外径、端面自动仿形轧制;双工位轧制。5.剪切与切割机类展品锋和机械(张家港)有限公司FHC-B505NC全自动铜铝切断机。主轴转速1-2900r/min,适用锯片外径355-505mm/内孔25.4mm,最大锯切高度155mm,最大锯切宽度400mm,单次送料最大行程1000mm,锯切角度90,自动送料行程最大1000mm可往复送料。三菱数控系统。自动送料,自动定位,自动喷油,自动锯切,自动分料;采用触控屏幕,操作简单便捷;进刀方式选用伺服电机驱动,锯切稳定性高;电脑会自动记录每次加工所需时间及数量等,以便核算加工成本;机器带整体防护罩壳。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HF50系列超高速磁悬浮光纤激光切割机。加工幅面(长×宽)4000mm×2500mm,X、Y轴最大加速度5g,X、Y轴最大定位速度300m/min,工作台最大载重(均载)4680kg/个,X/Y轴定位精度0.01mm/m,X/Y轴重复定位精度0.005mm。标配901力士乐数控系统,插补周期短、小于0.25ms,抗干扰性能强,运行高效稳定。采用纳米精度直线电机驱动技术,三轴无接触全磁悬浮驱动,实现更高切割加速度及速度;采用绝对式集成测量系统、纳米精度测量导轨,全闭环反馈控制,实现更高的切割精度;满足高速高精切割加工要求,比传统机型拐角挂渣少;床身复合结构抗阻尼设计,震动频率低,保障高速度高精度;等容积比液压升高和降低技术,交换工作台同步稳定、精度高、承载能力强、故障率较低。南通麦斯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MS0632板材精密剪切高精准直线度剪板机。最大可剪板厚6.35mm;最大剪板宽度3070mm;刀片长度3170mm;剪切角1.5;喉口深度125mm;行程次数35次/分钟(全行程);后档料行程1000mm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0.025mm。Siemens-MasteelTP170剪板机专用数控系统。剪切机构、⾃动刃⼝间隙调整机构及⼑架回程机构设计理念独特,剪切速度快,剪切板料平⾏度、直线度优异,完美实现板材剪切⾼效率⾼精度的特别的条件,具有⾼抗扭矩刚度,确保了剪切精度和机床使⽤寿命;反扭曲装置,可实现窄料优异的剪切质量。6.弯曲矫正机类展品广州高谱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数控滚绕弯机。弯曲能力:50×3mm钢管(弯曲管径×壁厚);弯曲方式:单半径滚绕,单层模单一半径,单曲率成型;多半径滚绕,单层模两个半径或多个半径(如椭圆模具);偏心绕弯,模具旋转中心以圆内外任一点为圆心的绕弯;弯曲半径:最大无限制;最小2D弯曲角度;送料长度1000-5200mm;文件数超过1000万编程方式。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具有多层多半径轴,具备多半径、多角度、多方向的弯曲能力,能精准弯曲加工精美的立体工件,配合机械臂,能实现全自动弯曲加工。广州高谱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正反弯数控滚弯机。最大截面50mm×50mm;轴重复精度0.01mm;轴径35mm;轴长82mm;弯曲轮行程160mm;最小半径厚度的5倍。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可以弯曲需要双向弯曲的工件。主要使用在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电扶梯、航空航天、灯饰、家具、建筑工程、门窗幕墙、卫浴五金、装饰工程、健身器材等领域。南京蓝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LHA06-1400PA厚板柔性折弯中心。最快折弯速度0.2秒/刀,最大送料速度90m/min,最大折弯宽度1400mm,最大折弯尺寸长1400mm×宽1400mm,最大折弯高度170mm(含合页刀尺寸),最大折弯厚度UTS515N/mm2304不锈钢2.0mm、UTS410N/mm2冷板3.0mm,最小折弯高度3mm。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采用独家气动压刀专利技术,拆卸、换刀灵活性更好便捷;标配蓝昊专利动力合页刀,通过伺服控制合页刀的展开与收缩,无侧向铲力,有很大成效避免铲板、刮痕。适用于折弯板材厚度3mm以内的各类钣金折弯工艺。南京蓝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LHA06-2000A自动拼刀智能柔性折弯中心。最快折弯速度0.2秒/刀,最大送料速度90m/min,最大折弯宽度2000mm,最大折弯尺寸长2000mm×宽1500mm,最大折弯高度170mm(含合页刀尺寸),最小折弯高度3mm,最小圆弧半径0.5mm,最大折弯厚度UTS515N/mm2304不锈钢1.5mm、UTS410N/mm2冷板2.0mm,四边成形最小内尺寸约150mm×200mm(不含合页刀尺寸),双边成形最小内尺寸约150mm,折弯角度0-180度。自主研发的智能数控系统。根据折弯工艺,采用蓝昊独家专利自动拼刀算法自动拼刀,无需人工拼刀,业内综合效率最高。标配折弯辅刀,可根据折弯局部工艺自动完成拼刀。可更好解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的钣金折弯需求,拼刀速度更快,效率更加高,精度更好,应用场景范围更广。已大范围的应用于文件柜、工具柜、电气柜、通讯柜、厨具、家具、通风、净化、制冷、装饰、门业、电梯等近百个领域。无锡金球机床制造有限公司CX08×660异形曲面快速成形机。水平喉口深度665mm;垂直喉口深度430mm;上下模连接面间的开启高度210-295mm;冲头上下振荡量8mm;冲头进给调节量75mm;冲头振荡频率0-600次/分。本机器是理想的板料成形设备,改变了传统的异性曲面钣金成形手工操作,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大范围的应用于飞机、火车、汽车、造船、电器及轻工等行业。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PBE-35/1250电伺服直驱折弯机。公称力600kN,工作台长度2025mm,立柱间距1750mm,喉口350mm,滑块行程190mm,装模高度495mm。自主研发数控系统。人性化低噪音、高速、高动态电伺服直驱折弯机;相比同步带传动维护更少,机器更稳定可靠;比电液机综合节能30%以上,使用成本更低;指定工况下比电液机综合效率提升50%以上。折弯小型、中型零件的优选。扬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FB2500数控多边折弯中心。折弯长度2500mm,进料宽度1500mm,折弯高度175mm,最小板厚0.4mm,折弯角度45。自主研发数控系统。采用全伺服控制,重载滚珠丝杠驱动,速度快,稳定性高,无液压油,节能,环保,且经久耐用。根据折弯工艺自动上折、下折动作实现圆弧、压死边、各种角度的组合折弯,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工和模具成本。7.其它成形类展品南通麦斯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MVH6数控刨槽机。设备加工板材厚度范围0.6-6mm,设备加工板材宽度范围50-1550mm,设备加工板材最大长度6300mm,X轴重复定位精度、定位精度0.02mm,Y轴重复定位精度0.01mm、定位精度0.02mm,Z轴重复定位精度、定位精度0.05mm。自主研发数控系统。设计思路严谨,具备优秀能力的结构设计和液压传动设计;制作的完整过程聘请资深工程师编制工艺文件进行质量控制,产品具备优良的品质和卓越的刨槽加工性能;结构为工作台固定,工件由液压夹料装置夹持并由伺服电机驱动相对工作台前后移动,进行开槽位置的定位。刀架在横梁上沿导轨左右往复运动进行V型开槽,能完美实现刨槽速度快、能耗低的加工效果。刨槽位置采用伺服驱动,双丝杆同步传动,定位精确,平行度好。工作台前后均设有重型托料装置,可承载厚板移动有很大效果预防板材工艺流程中划伤。

  3月30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指出,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效应显著,去年国内替代效应约为98%。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700万辆,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将接近58%。王青还提到,以旧换新政策将激发下沉市场和中西部地区市场潜力,预计将拉动汽车报废、置换新增消费超过2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月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连续十年位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60%,插混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40%,插混汽车的增长迅速,成为带动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新动能。

  近年来国际经贸形势面临诸多挑战,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试行,美国再次对我国高筑关税贸易壁垒,为我国机械工业坚持对外开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我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高水平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紧密结合,对加快我国机械工业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便利的政策环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拟组织国际经贸形势及我国有关政策培训,旨在助力机械行业知好用好国际国内有关政策,安全稳健“走出去”,更好地参与国际产业活动。现特邀贵公司参与本次调查问卷的填写,感谢参与。(本次调研到2025年4月15日截止)(识别上方图片二维码参与调查)(国际合作部)

  根据《“沪苏浙皖”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细则》和《浙江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管理办法》的有关法律法规,经专家审定,现将长三角计量技术规范《可穿戴体温计校准规范》报批稿公开征求意见。可穿戴体温计(以下简称体温计)是一种采用可穿戴技术感知皮肤表面温度,实时监测体温的智能电子设备。主要由温度传感端和显示终端(如手机、平板、显示器)组成,其工作原理为:温度传感器贴附于人体皮肤表面,感知皮肤温度输出相应信号,经信号放大、转换等处理后以无线传输方式将测量数据实时传输至显示终端。体温计按密封程度可分为防水和不防水两种。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本规范制定工作的基础性系列规范。依据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本规范主要内容有:引言、范围、引用文件、术语、概述、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表达、复校时间间隔以及附录等内容。校准条件:1.环境条件。温度:(1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周围应无影响测量的电磁干扰。当电测设备对环境条件另有要求时,应满足其使用上的要求。2.供电条件。校准时,体温计电量应在其能战场工作的范围以内,供恒温和电测设备使用的电源应满足相应的使用上的要求。3.测量标准及别的设备。校准时,可选择表2所示的相关测量标准及主要配套设备,测量标准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k=2)应不超过被校体温计示值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校准结果表达: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书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a)标题“校准证书”;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g)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与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收日期;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i)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j)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k)校准环境的描述;l)示值误差、温度显示范围、分辨力的校准结果及有关扩展不确定度,以及功能性检查结果的说明;m)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n)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以及签发日期;o)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p)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的声明。复校时间间隔: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由体温计的使用情况、本身质量等诸多因素决定,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真实的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体温计的复校时间间隔为一年。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本规范适用于温度显示范围覆盖(35.0~41.0)℃连续测量、数据无线传输并实时显示的可穿戴体温计的校准。

  全国机械汽车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机械汽车行业计量规范审定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

  根据全国机械汽车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工作规划,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于2025年3月20-21日在陕西省西安市组织召开了“全国机械汽车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机械汽车行业计量规范审定工作会议”,来自36个委员单位的委员及代表共约83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机械联党委常委、执行副会长、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罗俊杰,工业与信息化部科技司甘小斌副司长,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计量管理与技术规范处一级调研员徐站菊到会并讲话。会议由中国机械联质量部副主任、委员会秘书长裴二阳主持。会议由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会议首先由裴二阳秘书长从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计量人员培训工作和会议交流活动等三个方面对去年至今委员会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技术研发滞后、立项数量与速度问题、人才短缺等有一定的问题与挑战向大会进行了报告。随后各委员单位就本单位和本专业领域计量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交流发言。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计量管理与技术规范处一级调研员徐站菊在讲话中从科学动态规划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强化关键领域计量技术攻关、提升部门和地方计量技术规范供给水平、建立各级计量技术委员会协作机制、发挥计量技术委员会专家平台优势等五个方面对委员会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甘小斌在讲话中指出:计量是现代工业发展的“眼睛”和“神经”,只有测得出,才能造得出,只有测得准,才能造得精。我国产业基础的技术突破、新技术的产生和质量的提升不能离开计量的支持和保障,要加强产业计量机构顶层设计,加强计量专业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强化计量能力建设,营造科学、公正、规范、可行的计量生态,更好的发挥行业计量平台作用,对政府后续的计量工作提供更大的支撑。中国机械联党委常委、执行副会长、计量委员会主任委员罗俊杰在总结讲话中,肯定了各委员单位近一年来的工作成果,指出这次会议不单单是2024年工作的总结会和2025年工作的部署会,更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计量强基工程总体方案》的行动部署,凝聚行业智慧,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重要会议。罗会长从提升战略视野,把握计量工作新使命、坚持问题导向,突破行业发展瓶颈、强化系统思维,开创计量工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局面、完善平台功能,逐步提升计量服务水平和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计量工作与国际接轨等五个方面对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最后罗会长指出当前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关键阶段,委员会将严格遵循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的工作指导,凝聚行业力量,以更扎实的作风推动计量工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技术保障。随后,王盛、汤洁、张小勇三位副主任委员分别组织各位委员对汽车、别的机械、电气领域对工信部2022年立项的1项、2023年立项的26项、2024年立项的1项共计28项机械汽车行业计量校准规范进行了集中审定,审定通过了28项校准规范。会议要求通过审定的各校准规范起草单位按照审查意见做修改和完善,按行业计量技术规范要求上报工信部。会议还向各委员单位布置征集了2026年计量规范制修订计划。会议期间,罗俊杰执行副会长还对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西安微电机研究所有限公司进行了工作调研。(质量工作部)

  2024年,储能产业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区域市场差异化动态演进,储能企业加速出海,创新商业模式带来全新盈利增长点。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系统价格呈现“内卷式”竞争、储能资产收益不断下降、商业模式创新裹足不前、安全事故频次有所抬头等种种压力不断加大,产业链不协调等矛盾重重。“2024年,储能行业高估值企业遭冷落,资金主要布局电池技术迭代方向,国资产业基金林立。”对于过去一年储能投融资的现状,嘉实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产品管理部股权产品经理王莞清如是总结。融资下降五成偏好早期轮次企业储能产品价格在过去一年大幅度地下跌;储能的国内产能过剩,大于全球需求;产能利用率保持低位,营收利润下滑。2024年,行业市场下行,各板块新增受理几乎为0、批量撤材料频发,储能一级市场成为“堰塞湖”。根据寻熵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4年共发生150起融资事件,比2023年下降50%。据其估算(不含IPO),2024年储能行业共计融资260亿元,比2023年下降40%。133家获司,比2023年下降50%;有16家在一年内进行了多轮融资,比2023年下降70%。295家投资机构参与储能市场投资,比2023年下降30%。根据已披露估值,1家达到百亿元级估值企业发生新融资,2023年这一数据为9家。截至2025年1月27日,来自iFind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储能新增上市公司9家,分别是龙蟠科技、许昌智能(831396.BJ)、聚星科技(920111.BJ)、胜业电气(920128.BJ)等。此外,28家储能企业终止/撤回;11家企业处于在会阶段;3家企业处于过会/注册阶段。“一级市场储能投融资特点是投资人越来越偏好早期轮次企业。2024年储能行业早期轮次占比中,种子轮阶段占比为1%;天使轮阶段占比30%;Pre-A轮阶段占比19%;A轮阶段占比26%,合计占比76%。”王莞清分析。在她看来,产生上述投融资特点的原因,在于储能产品价格在过去一年下滑了40%;储能的国内产值过剩,大于全球需求;产能利用率保持低位,营收利润下滑。“后期轮次企业估值高,进入价格贵,退出渠道不明朗。2023年,9家估值过百亿元企业完成新融资,2024年仅1家。”王莞清说,“早期技术领域,市场格局尚未形成,轮次早、估值合理。”2024年,一级市场中,大额融资数量、金额双降,规避高估值标的。其中,97%获投企业的融资金额低于5亿元。中后期(C、D轮)获投企业减少,导致融资额下滑,少有10亿元、20亿元的融资案例。百亿元估值企业的融资数量2024年仅为1家,而2023年的数量为9家。天使轮企业融资规模持续不断的增加。2023年,共有两家融资过亿元天使轮企业,而2024年,这一数据增长到了6家。电池技术迭代,提升可靠性及安全性成为过去一年市场的投资逻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储能电池技术迭代。钠电池共发生20起技术迭代案例,占比13%;固态电池、液流电池合计16起,占比11%。不少企业注重提升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可靠性和安全性。其中,负极材料13起,占比10%;电池管理14起,占比9%。储能系统共发生19起技术迭代案例,比2023年下降50%。工商业储能占主导。在其他新能源领域,光伏电池技术发生44起技术迭代案例,钙钛矿最热门;制氢储氢27起;低空经济相关20起。融资规模上,97%案例的融资金额低于5亿元,华能新能源、阳光新能源领衔。“2024年,千万级、1-5亿元融资项目各占70%、27%;共有4家融资额达5-10亿元;1家企业融资额达10亿元以上。大额融资集中在电力项目开发、储能系统、正极材料上。”王莞清分析。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披露融资额大于3亿元的企业共有7家。其中,华能新能源融资额为150亿元,大多数都用在增资扩股,投资方为中国国新控股、中邮保险、中国太平、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南方电网。阳光新能源融资额为8.47亿元,为战略融资,投资方是工银投资、建信投资、浙江产投、中安资本。此外,江西升华新材料融资额为7.35亿元,广州智光储能融资额为7亿元,杭州微慕科技融资额为5亿元,安徽益佳通融资额为4亿元,常州锂源新能源融资额为3.85亿元。钠电池火热依旧固态电池受追捧麟阁创投投资次数最多,超威集团成为最活跃的产业投资人,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为最活跃国资机构,上海机场、茅台基金、蚂蚁集团为最跨界投资人。2024年,储能各领域融资热度如何?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150起融资中,钠电池、储能系统占比13%,各20起;下一代电池技术(以固态电池为主)占比11%,共16起;负极材料占比10%,共15起;电池管理占比9%,共14起。在其他新能源领域,光伏发生44起,其中钙钛矿发生24起;制氢储氢发生27起。“在布局电池技术迭代方向上,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可靠性储能系统获关注。”王莞清说。钠电池领域融资,维持了2023年热度。2024年,16家企业累计完成20起融资。其中,浙江湖钠能源、上海璞钠能源、武汉天钠科技、江苏隐功科技4家企业1年内完成多轮融资。在轮次上,25%为天使轮;35%为Pre-A轮;30%为A轮。钠电池早期细分赛道,覆盖层状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等多个技术路线。创始团队普遍具有高校或产业背景;多数企业在客户送样验证、产线建设阶段;首批钠电池将商用于小动力市场。下一代电池技术中,主要以固态电池为主。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14家企业发生新融资。早期细分赛道中,50%为天使轮,22%为Pre-A轮。记者获悉,固态电池企业,主要布局聚合物、硫化物、氧化物、无负极等不同技术路线;创始人普遍具有高校或产业背景;多数处于研发、中试线建设、产线建设阶段。储能系统融资中,18家企业累计完成19起融资,比2023年下降50%。“其中,63%为工商业储能,资金倾向盈利模式清晰的领域。”王莞清分析,“其中,大储和独立储能,政策依赖度高,收益机制复杂且稳定性差,投资所需成本高且回收困难。工商业储能峰谷套利模式清晰,收益机制稳定,且初始成本较低,运营维护简单。”负极材料融资中,13家企业累计完成15起融资。其中,硅碳、硅负极获投最多。浙江格源新材料、杭州星科源新材料1年内完成了2轮融资。大多数企业处于种子轮、天使轮阶段。电池管理融资中,13家企业累计完成14起融资。热管理系统、BMS获投最多。上海美克生能源1年内完成2轮融资。产业资本积极布局。其中,仁发碳中和投资常州天目智能;小米产投、吉利控股等投资杭州协能科技。此外,在光伏、制氢储氢、电动航空等新能源其他领域,共计39家光伏企业累计完成44起融资,其中钙钛矿23起。其中,23家氢能企业累计完成27起融资,海德氢能、奥腾能源、明阳氢能、氢辉能源1年多起大额融资。苏州科润新材料,完成C+轮融资,超5.4亿元,投资方由中国石化资本、峰和资本、架桥资本、建信投资组成。“2024年,295家投资人累计投资354次。麟阁创投投资次数最多,超威集团成最活跃产业投资人,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为最活跃国资机构,上海机场、茅台基金、蚂蚁集团为最跨界投资人。”王莞清表示。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储能行业融资企业估值TOP7中,1家企业估值超百亿元,投资人不再为高估值买单。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根据已披露估值情况,2024年仅1家企业达百亿元估值,2023年为9家,下降90%。与此同时,7家企业估值10亿元以上。王莞清对此分析,“产业环境下行、上市渠道锁紧、资金退出困难,投资人不再为高估值企业买单,进入价格成为重要考量因素。”从2022至2023年,我国储能市场连续两年实现了超200%的快速地增长,2024年新增并网规模再次翻番。2025年,我国储能市场有望保持阔步发展的态势,但增速或将会降低并且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根据寻熵研究院对公开项目信息和状态的统计,截至2025年1月底,国内已规划部署但尚未投运的项目有184GW/487GWh(仅考虑2023年后启动的项目)。这一个规模是截至2024年底国内累计装机规模的近2.6倍。其中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的项目规模达到100GW/287GWh,这些项目将是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继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寻熵研究院的预测,在基准场景下,2025年国内储能新增并网规模有望达到69.6GW/177.2GWh,以能量规模计算的增速为59%。新疆、内蒙古、河北将成为2025年国内最大的三个区域储能市场。各地大量已规划实施的储能示范项目、新能源大基地配储项目的启动建设、用户侧储能项目在更大规模更广地域内推广应用、锂电储能系统持续走低的价格等因素都将是2025年国内储能装机继续大幅度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工业报记者余娜)

  罗俊杰执行副会长赴湖南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并参加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

    

下一篇:2025年好批款的告贷:10个出款快、放款宽松的网贷


上一篇:神剑股份:企业首要为主机厂商供给配套服务包含工装、模具及航空零部件制作等服务C919国产机型相关配套事务正在洽谈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