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型角驰压瓦机

首页 > 压瓦机 > 475型角驰压瓦机

洲翔企业:新质生产力浪潮下的“焊匠”传奇
发布日期:2025-07-31 04:48:37 作者: 475型角驰压瓦机

  7月18日上午,中央及省市媒体记者团走进无锡锡山,实地探访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无锡洲翔成套焊接设备有限公司,见证洲翔“机器人焊匠”生态系统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实践。

  在洲翔生产基地,洲翔智能设备集群的壮观场景令调研团赞叹不已,自动化焊接机器人稳定运行,机械臂精准舞动,大幅度的提高品质与效率,柔性化生产线及智能管理系统实时互联,编织出一张高效透明的数字化制造网络。每一台精良设备,都是洲翔将“新质生产力”从理念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具象表达,明显提升产品精度与交付能力,为下游客户注入强大信心。

  洲翔企业以持续的研发投入与前瞻布局,勇立新质生产力潮头。从单一设备制造商成功转型为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技术团队在自动化、信息化融合领域不断突破,致力于减少生产人工依赖、优化资源利用、降低能源消耗,以绿色智能实践引领产业升级方向。

  此次调研行是对洲翔创新实力与行业贡献的双重背书。它清晰传递出洲翔的设备品质、技术理念与品牌价值已获得权威认可。未来,洲翔将持续深耕“机器人焊匠”生态系统,为全球工业智能化贡献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无锡东港镇的一个小作坊里,创始人徐惠忠凭借对焊接技术的热爱和执着,开启了焊接设备制造的征程。那时候的洲翔,只有几台简单的生产设备和十几名工人,主要生产传统的电焊机和焊接辅助设备。然而,正是这份对焊接工艺的专注和追求,为洲翔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1年,无锡洲翔成套焊接设备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标志着洲翔从乡镇作坊向现代化企业的跨越。这一时期,洲翔开始注重研发技术,2000年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成为中国钢结构协会会员单位,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2013年,洲翔建立院士工作站,2023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4年推出全球首创的AGV移动智能焊接机器人,洲翔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道路上不断加速。如今,公司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拥有两大生产基地和两大研发技术中心,员工5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50多名,年主要经营业务收入超2亿元。

  作为一名典型的“锡商”,徐惠忠身上有着做人务实守信、做事精益求精的品格禀赋。但如今,企业带头人的任务,逐渐交接给了“创二代”的儿子徐旦。1986年出生的徐旦,是一位留学归国的“海归派”。现为无锡市政协委员、无锡市青商会副会长、高级经济师的他,在洲翔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负责企业日常运营和科学技术研发工作。

  归国创业后,徐旦提出科学技术创新战略,引领企业组织一系列高端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在大型高速电弧智能超细自动喷涂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研发中,打破了国外对我国高端高速电弧喷涂装备市场的垄断;高精度智能CO2焊接三维加工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发,解决了我国激光装备在三维加工上的精度差、智能化水平低等难题;H型钢智能焊接机器人关键研发技术,填补了国内H型钢智能自动化高效焊接技术空白。

  洲翔的科学技术创新之路,是一条从“焊匠”到“智匠”的转型升级之路。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前瞻布局,洲翔在自动化焊接、激光切割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核心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走进洲翔的生产基地,仿佛进入了一个智能设备的王国。自动化焊接机器人整齐排列,机械臂精准舞动,以0.02毫米的高精度进行焊接作业,其稳定运行的状态令人赞叹不已。

  洲翔的机器人生态系统包含三大创新维度:设备智能化、产线柔性化和工艺数字化。在设备智能化方面,开发了地轨式、龙门式、悬臂式等多形态焊接机器人,配合免示教系统和力控拖拽示教技术,实现“手—眼—脑”协同作业;产线柔性化则通过积木式组合,形成生产工序系统集成,实现焊割智能生产线可快速重构;工艺数字化将高级焊工经验参数化植入系统,配合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焊接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还支持手机小程序远程查看及远程MSE系统智慧互联。

  以钢结构智能焊接机器人生产线为例,融合了视觉定位、免示教系统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批量焊接,帮助客户缩短工期30%,降低人力成本40%。在国内钢结构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驱动下,洲翔悬臂式焊接机器人凭借技术革新与场景适配优势,成为众多钢构企业破局增效的核心装备。

  洲翔的技术团队在自动化、信息化融合领域不断突破,致力于减少生产人工依赖、优化资源利用、降低能源消耗。企业具有200余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0余项,这些专利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于船舶制造、钢结构工程、风力发电、石油化学工业等领域。

  目前,洲翔从单一设备制造商成功转型为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其研发的机器人智能工作站可适应非标场景,编程效率比传统方式提升70%以上。

  “我们不仅要造能焊接的机器人,更要培育‘懂制造的AI’”。洲翔技术负责这个的人说。立足新起点,洲翔正从设备制造商向智能制造方案服务商升级,探索5G、AI与焊接机器人的深层次地融合,推动技术向更智能、更柔性方向发展。同时将加速海外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标准输出的跨越,为全球智造注入新动能。

  洲翔的环保理念贯穿于其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早在2006年,洲翔就推出了配备烟尘净化系统的数控等离子切割机,采用水下切割技术减少有害化学气体的排放,满足了环保要求。这款设备大范围的应用于造船、钢结构、大型机械、汽车、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等行业,切割精度高,切割速度快,可大幅度的提升用户的生产效率,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切割机床设备。

  2023 年 10 月,洲翔申请了“一种管材专用光纤激光切割设备”专利(公开号CN117226257A),通过一种吸尘处理装置对废屑进行收集处理,解决激光切割领域废屑处理难题,便于后续二次利用,节约世界资源。2025年3月,洲翔申请的“双向自锁结构”专利(公开号 CN119660254A)逐步提升了设备的安全性,降低了安全隐患。

  洲翔的绿色制造理念不仅体现在环保技术上,更体现在生产流程的优化上。公司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减少生产人工依赖、优化资源利用、降低能源消耗,以绿色智能实践引领产业升级方向。例如,其AGV移动焊接机器人通过精准控制焊接参数,减少材料浪费和能源消耗;其五轴H型钢激光切割机通过高效切割,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废弃物产生。

  洲翔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成为锡山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洲翔的智能焊接设备为长三角集成电路工业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宝玛医疗科技、普天铁心智慧工厂等多个本土公司可以提供技术支撑,推动“芯”地标和医疗器械等产业的自动化升级,赋能锡山产业高质量发展向“智”向“新”。

  在技术创新方面,洲翔的AGV焊接机器人、五轴激光切割机等技术被纳入锡山新质生产力实践案例,助力区域制造业向“黑灯工厂”转型。洲翔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有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等9个省市级研发与人才培养平台。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预测,2025年全球焊接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43.9万台,中国占比将超过60%。在这一背景下,洲翔有望凭借其技术优势,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为“无锡制造”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从乡镇作坊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蜕变,洲翔是中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生动缩影。通过持续的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战略和绿色制造实践,洲翔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也为锡山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一篇: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新趋势_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 - OFweek网


上一篇:“高质量”催生“新空间”——天津经济发展呈现新局面